現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消費者的需求也在悄然改變,在追求便利與效率的同時,他們逐漸習慣透過手機挑選當季新品、在深夜刷電商平台尋找優惠,電商不僅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更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環。
雖然台灣電商市場的成長似乎稍有趨緩,但其影響力卻從未減弱。今年上半年,網路零售額已達 3,139 億元,年增 3% 。而根據未來流通研究所的調查,台灣的電商滲透率在近三年皆維持在 11% 左右,到了 2030 年,這一比例有望逼近 20% 。同時,麥肯錫也預測,在 2025 年全球電子商務零售業務將佔整體零售收入的一半。這些趨勢意味著,即使市場增速放緩,電商產業的版圖依舊在穩步擴展,未來商機不容忽視。
迎接變革中的消費行為,電商品牌的重心應該放在哪裡?
在當前的數位時代,消費者的行為和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世代交替而發生快速變化,導致市場格局被不斷地重新劃分。當各個年齡層的消費習慣與購物偏好逐漸分化,品牌必須更加靈活地適應這些變遷,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優勢。而對品牌商來說,除了需要找到當前電商消費的主力族群,更需要深入了解消費者在不同時期的熱門話題和關注焦點,以便在面對購物節的到來時可以更有效率地制定精準的行銷計劃。
1)Z 世代——數位原住民的崛起
各個世代的消費者行為正在持續演變,整體網路經濟的重心已逐漸轉移到 Z 世代(1997-2010 年出生)身上。這一代人自幼便生活在高度數位化的世界中,對科技的接受度極高,並在購物過程中展現出獨特的行為模式與消費偏好,像是 Z 世代不僅偏好透過社群媒體獲取商品資訊,還重視品牌的價值觀和互動體驗。
當 Z 世代的消費力日益增強,預估到 2030 年,約 75% 的新興市場將集中在這一年齡層,而他們也將對市場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品牌必須針對 Z 世代的需求制定創新的行銷策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2)從性別職業找出差異,消費者會如何對雙 11 做出反應?
消費行為的改變不僅是因為世代差異,不同時期的網路環境也會造成不同族群的消費者呈現出不一樣的消費行為。尤其是在購物節,不同族群的需求、興趣及參與方式會因個人背景而產生顯著差異,品牌則需根據這些特性制定差異化的行銷策略。
以雙 11 電商購物節為例,男性、女性、學生與上班族在這個期間對促銷活動的興趣點、平台選擇,以及參與深度皆不盡相同,其中女性與上班族更是最為關注雙 11 的族群。這些差異不僅會影響品牌的行銷重點,也直接關係到各類型優惠活動的效果。品牌若能精準掌握這些族群的偏好,就能提高廣告觸及率,進一步推動銷售轉換。
- 女性:
女性消費者更傾向參與「優惠」相關討論,並對電商平台的促銷活動反應熱烈。她們喜愛參與互動型貼文,與品牌產生更多交流。 - 男性:
雖然男性對雙 11 的整體關注度較低,但他們對抽獎活動和電子產品資訊較為敏感。此外,有關「信用卡刷卡策略」的分析內容,特別能吸引男性消費者的注意。 - 學生:
學生因為消費能力有限,因此會特別著重於雙 11 優惠是否有效的議題上。另外,對於電競筆電的降價也是學生族群會在雙 11 期間特別留意的另個焦點。 - 上班族:
上班族通常聚集於 Ptt 等論壇,熱衷於分享和比較優惠資訊,尤其是家電、3C 產品等高單價商品的促銷活動。
3)運用 KOL 與平台力量,精準觸及核心消費族群
有了對不同消費族群的區分,品牌商的下一步就是找到接觸他們的方法。自從社群平台崛起後,Facebook、Instagram、YouTube 上的網紅數量暴增,且每個網紅底下都擁有不同類型的受眾,可以為品牌商帶來高精準的行銷效果。因此在規劃電商購物檔期的行銷活動時,品牌可多利用網紅行銷,像是選擇與生活類創作者合作,推廣優惠資訊,吸引女性消費者的注意。同時,也能與科技類 KOL 攜手,針對學生族群推薦降價的電競筆電等商品。
根據統計,在電商話題的討論聚集地中光是社群網站就佔據了 90% 以上的聲量,其中排名第一的是 Facebook(討論聲量為 9,345,989 則),第二名為 Instagram(討論聲量為 380,493 則),再來則是 YouTube (討論聲量為 208,630 則)。Facebook 作為討論度最高的平台,雖適合多數品牌在上面進行曝光,可品牌商也應該多利用不同平台的特點與優勢,才能有效提升電商行銷的效果。
在白熱化競爭中生存,零售媒體將改寫電商未來
放眼未來,電商平台的開放性將吸引更多競爭者進場,導致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這種現象不僅促使現有電商平台持續優化使用者體驗與服務,也迫使品牌商積極探索新的行銷策略。在此背景下,零售媒體聯播網(Retail Media Networks, RMNs)逐漸成為品牌商和平台應對挑戰的有效解方。
1)第一方數據強鎖定,以零售媒體驅動電商廣告效益
零售媒體能借助電商平台內的第一方數據幫助品牌商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最大化廣告投放效益。這種精準的個人化廣告不僅能有效提升消費者購物體驗,讓廣告內容在適當的時間觸及合適的客群,還能帶來更高的轉換率。透過沉浸式廣告、推薦引擎以及個人化內容,零售媒體能在競爭激烈的電商市場中加速消費者購物決策流程,同時零售媒體的廣告收益能為電商平台創造可觀的附加收入,為平台與品牌促成雙贏局面。
2)多通路整合成關鍵,門市零售媒體引領新風潮
疫情雖加速了品牌的數位轉型,可隨著疫情紅利消退,消費力也回歸實體店面,尤其電商中的核心消費族群 Z 世代更看重多通路整合,如何串連線上線下,打造無縫的購物體驗便成了另個議題。數位科技在門市內的導入可謂是重要的一步,像是數位看板、數位櫥窗、智慧購物車等門市零售媒體賦予品牌靈活運用跨平台促銷策略的機會。例如,消費者可在線上平台領取優惠券,在實體門市消費時使用(反之亦然),或是透過數位看板推廣自家電商平台與社群媒體活動,以此從多通路強化品牌與消費者的溝通。
3)戶外廣告新時代,pDOOH 也能為電商行銷注入新活力
不只是線上,如今戶外的所有空間都有可能為電商平台帶來一定程度的轉換,因此程序化數位家外廣告(pDOOH)的應用也越來越受重視。pDOOH 可透過大範圍線下佈局貼近消費者的消費場域,藉由將數位螢幕放置於店內的最佳位置將廣告展示給所有路人及店內消費者,達到大範圍廣告觸及。
而 pDOOH 的即時性和靈活性也使其成為電商行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品牌可以根據 pDOOH 上的智慧鏡頭實時收集數據來調整廣告內容,利用人群地域鎖定與競價廣告優化機制協助廣告主實現線下精準投放,降低廣告成本的同時最大化廣告投資報酬率。在購物節期間,品牌可以藉由 pDOOH 推廣限時優惠或倒數活動,並透過 APP 串接或是 QR Code 優化線上線下的無縫轉換,進而從線下引導線上的消費。
—
TenMax 作為台灣首家導入零售媒體解決方案的品牌,致力於利用第一方數據強化廣告投資報酬率,旗下零售媒體服務涵蓋站內、站外到線下的家外廣告,有利於品牌整合佈局線上線下廣告。無論你是電商平台方還是品牌方,只要你正在準備加入零售媒體生態,歡迎立即聯絡 contact@tenmax.io,讓我們與你一起商討對策!